微信掃一掃
通過QQ群、微信群通知各類信息,現在已經成為教師與家長之間最常見的溝通方式。但是,群里如果有位假“班主任”,你能發現嗎?
警方發現,臨近開學,又有不法分子通過微信、QQ等社交平臺軟件,冒充教育部門工作人員或學校教師職工,潛入家長群,發布大量教育、學習內容,騙取家長信任,并以學校要求繳納教材費、工本費等費用為由,騙取家長錢款,實施詐騙。
2022年2月23日11時許,科左后旗甘旗卡鎮居民李某某來到甘旗卡鎮派出所報警稱:在其兒子的班級微信群收到一條“班主任”發來的購買學習資料輔導費繳費通知。因發信息的QQ頭像與班主任本人的頭像一樣,“班主任”又不斷催促將費用統一繳納到一“二維碼”里,李某某和其他3名家長沒有懷疑,也沒有核實“班主任”身份,便紛紛通過微信掃碼,每人支付了488元。
然而,沒過多久,真正的班主任緊急澄清,提醒家長不要轉賬。這時,家長們這才意識到被騙了。
不法分子通過QQ搜索班級群的關鍵字,即可獲取大量公開的群聊信息。尤其在開學之際,家長們和老師之間還不熟悉,如果沒有設置驗證方式或驗證不嚴格,騙子比較容易乘虛而入。
有的不法分子通過在校園門口與家長閑聊,索要班級群的二維碼。一些群聊并未開啟“群主確認”功能,不法分子便可直接掃碼進群,實施詐騙。
騙子進群后,偽裝成學生家長,添加班主任QQ、微信,備注為“某某學生父親/母親”,“潛水”觀察班主任的活動規律,伺機將自己的頭像,換成下載好的班主任頭像,并將自己的備注名,修改為與班主任一樣的名字。然后,在群里發布相關通知,要求家長繳納學費、培訓費等各項費用,實施詐騙。
由于很多老師開了消息免打擾功能,或者上課期間關閉手機,不法分子利用時間差,讓真老師不能及時發現虛假消息,實施詐騙。
有的不法分子會通過QQ群臨時會話功能,與某位家長私聊。不法分子會發來收款二維碼,有的家長沒有仔細辨別,沒有核實收費詳情,就先付了錢,中了騙子的圈套。
溫馨提示
1.家長如發現班級群內,有人發布收繳學費信息,先不要急于繳費,可以先在群內搜索全部群成員,查看是否有相同頭像的兩個班主任賬號。如有兩個賬號,可以通過電話、短信或視頻等方式,與班主任本人進行核實,確認無誤后,再進行操作。
2.老師需加強群聊管理,開啟入群驗證功能,并采取實名制,對每一位入群的成員身份進行審核,避免陌生人隨意加入QQ、微信群。
3、切莫相信陌生人轉賬信息,牢記“不聽、不信、不轉賬”三個原則。家長如遇到詐騙產生資金損失,請第一時間報警。
-END-
信息整理:科左后旗公安局宣傳專班